直达号
下载APP客户端

十个“大”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发布于:2022-08-29 21:18浏览:529
  
核心提示:大家习惯上对长三角的一些区域、一些地域、一些领域称之为“大”,而这些“大”恰恰是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2018年,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近四年来,沪苏浙皖始终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大思路、大手笔、大举措,共同推进落实大战略。就长三角而言,大家习惯上对三省一市的一些区域、一些地域、一些领域称之为“大”,而这些“大”恰恰是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细数起来,长三角共有十个“大”。

从区域看

一是“大都市圈”。根据《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长三角共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六个大都市圈,其中上海、南京、杭州都市圈均为跨省域的都市圈。六大都市圈包括了30座地级及以上城市,占到长三角41座城市数量的近3/4。

2021年,江苏和安徽两省政府共同印发了《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这是长三角首个、也是全国首个由国家发改委正式复函同意的都市圈发展规划。南京都市圈提出了第二居所和职住交换计划等一系列创新性举措,连续两年研究制定了《推动南京都市圈建设省际合作重点任务》,省内着力推进宁镇扬同城化,省外着力推进宁淮智能制造产业园以及顶山—汊河、浦口—南谯省际毗邻地区的深度合作。

2022年,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政府联合印发了《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成为上海与周边8个城市协作发展的共识性文件,也是建设卓越全球城市区域的宏伟蓝图。上海大都市圈基本涵盖了苏锡常和宁波都市圈,同城效应日益显现。同时,《杭州都市圈发展规划(2020~2035年)》在第十一次市长联席会议获得通过,而正在编制的《合肥都市圈“十四五”发展规划》则在考虑吸纳铜陵入圈。

二是“大湾区”。提到大湾区,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粤港澳大湾区,其实长三角也有杭州湾大湾区。2018年,浙江全面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是打造环杭州湾经济区、甬台温临港产业带和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并提出到2022年,湾区经济总量达到6万亿元以上,初步建成全球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开放高地、体制创新高地。而同处杭州湾的上海金山,在2020年也提出了“上海湾区”的城市品牌,建设开放创新智慧的活力湾区、绿色低碳清洁的美丽湾区、文明温馨宜居的幸福湾区。随着上海“南北转型”战略的实施,近期上海金山工业区也正式更名为上海湾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是“大花园”。这个概念最早由浙江提出,目标是建设成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而对于整个长三角而言,大花园更意味着生态文明的建设扎实有效。长三角是“两山理论”的发源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开展了诸多引领性的生动实践。浙江安吉在2021年开展了竹林碳汇收储交易试点,建立起碳汇生产、交易和购买的“3个平台、1个闭环”;浙江丽水则刚刚公布了2021年GEP(生态系统生产总值)综合考评结果,全面反映区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的潜力、现状和实现率。而作为“样板间”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更是将生态作为特色和亮色、绿色作为本色和底色,并率先编制了全国首个跨区域的近零碳专项规划。

从地域看

四是“大上海”。在全国的所有城市中,公认的能称之为“大”的城市凤毛麟角,而“大上海”无疑是首屈一指的城市。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上海发挥着龙头带动作用,上海2035规划也明确提出,上海要进一步形成区域合力,引领长三角城市群共同代表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特别是近四年来,上海从产业、科技、社会民生和功能平台等方面更加主动地服务长三角,而苏浙皖也都更加紧密地对接上海、承接溢出。经过多年的发展,上海的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创新链已经与长三角深度融合,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和更加合理的区域分工格局。也正是在包括苏浙皖在内的兄弟地区的守望相助、全力支援下,大上海保卫战才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五是“大虹桥”。早在虹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时期,大虹桥的概念就已经出现。此后经过三个阶段的演化,形成了今天的虹桥国际开放枢纽,成为全国唯一以对外开放引领对内开放的开放枢纽,也是继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国家级新区、自贸试验区之后,一种全新的开放形态。在沪苏浙的共同努力下,“一核两带”的建设卓有成效,“大商务”“大会展”“大交通”的功能不断提升,特别是进博会的溢出效应进一步显现,服务长三角和联通国际的能力持续提升。目前,以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特别是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为“大地原点”,以各地到达虹桥的时间距离为参照,长三角城市群的“坐标体系”已经基本形成。

六是“大洋山”。洋山深水港由大洋山港口区和小洋山港口区组成,本身就是长三角一体化的经典案例。目前,小洋山港开发建设已经比较成熟,而大洋山区域尚未实质性开发建设。大洋山岛海岸线总长16697米(其中基岩10214米),可利用岸线3200米,前沿水深大于20米,10米等深线距岸100~250米,条件更加优越。不仅如此,以大洋山岛为节点,沪舟甬综合性跨海通道的规划建设已经提上议事日程,“东海大回环”有望加快形成。而对于整个长三角而言,大洋山更意味着大港口、大开放。2021年,长三角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亿标箱,在全球前100大集装箱港口榜单中,多个长三角港口位列其中。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正在加速崛起,未来将进一步合力提升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

从领域看

七是“大科学装置”。长三角是科技创新的高地,拥有上海张江(大张江)、安徽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首个科创走廊——G60科创走廊,以及一批国家实验室和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形成了紧密联系的科技创新共同体。目前,长三角的研发经费达到5950亿元、占全国的30%,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4126家、占全国的26%,科学仪器达到40150台(套)、占全国的30%。特别是要产生一流的科技创新成果,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大科学装置,而长三角拥有23个大科学装置,包括上海的上海光源、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江苏的神威·太湖之光、长江中下游河口段模拟试验平台,安徽的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EAST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等,也使得长三角能够成为科学规律的第一发现者、技术发明的第一创造者、创新产业的第一开拓者、创新理念的第一实践者。

八是“大飞机”。航空工业被称为“制造业的皇冠”,而大飞机的发展程度则直接反映一个国家航空业和工业体系的整体水平。国产大飞机的总装在上海,但是整个长三角都深度融入了大飞机的产业链中。比如G60科创走廊九城市已有近千家企业纳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实现了工业材料领域25家企业、70种产品供应对接,为大飞机装机设备领域输送的合格及潜在供应商增幅30%,实现了九城市在大飞机特殊工艺材料领域“从0到1”“从1到N”的突破。而对于整个长三角而言,大飞机则代表着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今天的长三角,产业组织形态、市场组织形态、区域组织形态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以产业链为主的产业生态更加完善,呈现出更多的“不一样”。

九是“大数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共同打造数字长三角。在此基础上,上海提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江苏提出建设数字经济强省,浙江提出推进数字化改革,安徽提出建设数字江淮,三省一市都在数字化新赛道上奋勇争先。特别是今年启动的“东数西算”工程布局了八大枢纽节点,并规划设立10个数据中心集群,其中长三角枢纽节点规划了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和安徽芜湖2个数据中心集群。在此基础上,长三角还积极探索数据交易、算力交易等新业态,进一步激发数据的要素属性。而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正在共同打造的长三角数字干线,则有望率先描绘数字长三角的现实模样。

十是“大通道”。长三角的区域面积达到35.8万平方公里,与整个德国相当,因而交通体系建设,特别是“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四年来,长三角的高速铁路建设不断加快,杭黄高铁、商合杭高铁、沪苏通铁路一期、杭绍台高铁等建成投用,沪苏湖高铁、沪通铁路二期、宁淮铁路、合新高铁等项目加快实施,截至2021年底,长三角高铁营业里程超6500公里,其中安徽的运营里程达到2329公里,居全国第一。市域铁路建设实现突破,连云港市域铁路、杭海城际铁路等建成投用,上海机场联络线、上海嘉闵线、一体化示范区线、沪平盐城际铁路、宁马城际铁路等项目开工建设,能够更好满足大都市圈内部的日常通勤需求。城市轨道交通跨域连通,继上海—昆山花桥之后,杭州—绍兴之间的城市轨道交通实现连通,南京—扬州、南京—镇江、合肥—淮南等跨市域城市轨道交通也正在加快建设。

展望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大战略更加充满期待。三省一市也将在十个“大”上进一步集中发力,展现更大的作为、拓展更大的空间、描绘更大的蓝图。

(作者系华略智库主管合伙人、首席研究员、长三角研究院院长)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点击排行

 
浮动图层,默认隐藏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  |  皖ICP备20001306号
DESTOON